“红树林”研究团队在苏州启动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提升实验项目

发布者:华东师范大学“红树林”    发布时间:2019/03/15

 

2019314日,华东师范大学“红树林”研究团队在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启动了提升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实验研究项目,来自苏州市的20多位地理教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红树林地理教育研究团队的15名师生、来自“红树林”地理教育实证研究共同体的6位地理教师以及来自南通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共40多人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和实验培训。

整个活动由苏州市地理教研员嵇瑾老师主持,下午1240分活动开始,嵇老师首先介绍了提升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实验研究项目的来源和意义,接着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卢晓旭老师从综合思维发展理论层面梳理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机制,论述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在激发综合思维发展机制中所处的地位,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接着,他介绍了项目实验方案并对参会教师进行了实验培训。培训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首先采集了实验教师的综合思维教学倾向数据,以利于对当前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针对性提高,接着介绍了地理综合思维的维度结构和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并呈现了15位实验教师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前测水平分,大家观摩了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点不同质量等级评分的14个截取视频示例。为了让大家体验课堂上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表现,以及高质量5分等级行为点的实际表现,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的米雪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城市化》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融合的观摩课,其课堂教学以城市化进程原理及该规律在现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支配作用为主要内容,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以昆山市修建地铁的案例为主线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了四个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点,分别是在指导学生分析城市化进程现象时从要素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在总结城市化进程原理时突出多要素和主导要素对区域地理现象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教学中强调地理要素和现象的时间演变,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时强调地理要素和现象的区域分异,并在每个行为点上明确告诉学生,这些思维就是所谓的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目标。课后,太仓教师发展中心严乃超老师、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马莉莉老师、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王洁老师、江苏省昆山中学蔡叶斌老师、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的程志华老师、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范亚俐老师以及嵇瑾老师、卢晓旭老师和来自南通大学的研究生代表各自从不同角度对米雪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其综合思维教学行为在课堂中的有机融入,让大家感受了教师高质量等级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表现,对教师自身开展提升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实验启发和帮助非常大,大家同时也忠恳地为米雪老师提出了一些加强专业性和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卢晓旭老师接着布置了实验任务,要求大家完成一节综合思维教学行为高度融入地理课堂的录像课,并介绍了教师自我提升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操作性方法,一是课前、课中、课后适时进行总共12项涉及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设计、实施、反思的自我提问,二是课后找出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点,对照标准完成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质量等级的自我评定。实验项目将为期一个月,实验目标是将参与者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平均水平提高到80分。

该活动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承办。实验项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9年度规划基金项目《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教学倾向水平测量、发展机制和提升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主题研修的实践研究——以“借助STARC平台促进地理综合思维生成”为例》项目的学术活动,活动在推动地理教师核心素养教学倾向和教学行为方面迈出了新的实验步伐,期待实验以后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嵇瑾老师主持会议

卢晓旭老师进行实验项目介绍

米雪老师上观摩课

会场场景

“红树林”成员马晓琳、范亚俐、朱征在会场

“红树林”部分参会成员与嵇瑾、卢晓旭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