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学术论坛暨研究生选题论证会成功举行

通讯员  孙裕钰

2018.3.25

201832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红树林”研究团队主办的“红树林”学术论坛暨研究生选题论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来自新疆、西藏、江苏、上海等地的7位“红树林”团队在职研究生、教师教育学院20162017级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卢晓旭、陈昌文老师参加了会议。

上午830分,卢晓旭老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同学表示欢迎,接着对“红树林”的涵义及团队精神进行了阐释,提出研究团队的建设目标,即揭示地理教育发展理论,构建地理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应用并推广实证研究方法,参与地理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他期待“红树林”研究团队能够发扬“红树林”文化,协作奋进,共同谱写地理教育新篇章。

开幕式后,卢老师以核心素养问题为背景,做了《核心素养体系结构验证的技术路线》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核心素养体系结构应该由理论演绎而提出,但需要通过实证方法进行验证和完善。他以一项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学生素养可分为科学、人文、语言三大素养成分为例,介绍了核心素养体系结构验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分析了案例中各学科承载的学生素养状况,提出各科课程应加强的方向。报告为团队开展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测量和验证研究提供了选题和思路。

作为特邀嘉宾的2016级研究生潘艳、翟绪琴、陈贵根先后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别是《高中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地理实践力维度结构和模型检验》、《缓解放学时段道路拥堵的时空策略研究》。随后居贝妮、孙裕钰、黄雯倩、赖秋萍、高露等同学汇报了研究成果。居贝妮介绍了地理笔记质量与地理学业成绩关系,还介绍了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孙裕钰围绕中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做了规律性探讨,同时还探讨了环境政策与环境行为的关系;黄雯倩介绍了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赖秋萍则与大家共同分享了2017年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高露介绍了高中生地理空间感知量表的研制进展。

下午论坛专门开展了研究生交流环节,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围绕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他们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研讨软件应用和研究方法,大家收获颇多。

晚上研究生选题论证会继续召开,“红树林”团队研究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展开论证,祝小红介绍了《中学生地理实践力评价及其教学策略研究》、丁雅楠介绍了《地理课堂导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范亚莉介绍了《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测评与培养方案设计》、米雪介绍了《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朱胜捷介绍了《提高自然地理规律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等选题的设计,陈昌文、卢晓旭老师作为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晰了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方向,研究更具有了可行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议不知不觉到了尾声,卢晓旭老师主持闭幕式并做总结发言。他再次感谢出席会议的专家和同学,并希望“红树林”团队所有成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地理教育研究事业做出贡献。